發布源:深圳維創信息技術發布時間:2020-10-04 瀏覽次數: 次
個人信息泄露途徑究竟有哪些?
小編表示 每天都生活在被騷擾電話支配的恐懼中,手機隨時靜音狀態。
請問代開發票有需要嗎?
請問您有資金方面的需求嗎?
“這里是**保險公司,我們贈送給您一份豪華套餐&helpp;&helpp;”
泄漏者
源頭之一是自己。
廢棄的火車票,包裹上的快遞單,扔掉之前是不是沒作任何處理?商家的各種有獎問答調查、辦理會員卡送積分活動,是不是大筆一揮個人資料處處留情?
個人信息就這么神不知鬼不覺地被你自己泄露了出去。
與此同時,互聯網服務商、電信運營商、銀行、中介機構、保險公司、房地產開發商、外賣機構、快遞公司、淘寶賣家等各種組織機構或者企業、個人,在長期的經營中逐漸累積了各自的用戶信息數據庫,其中涉及了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生日、住址、電話甚至銀行賬號等大量個人信息。
這些信息可能會因管理不善而“被動泄密”,或“主動泄密”。
倒賣者
網上搜索“售快遞單”,就會獲得這樣的鏈接,“長期收購和出售快遞單。
全部記錄真實有效,全國地質任意發,最低&helpp;&helpp;”
源頭——中間商——非法使用人員,是他們的交易模式。
各種打包待售的客戶信息在論壇遭到火爆搶購;業主信息也成為一些物業公司無本經營的“秘訣”;甚至,花幾毛錢就能在一些醫院里收購到新生寶寶的信息&helpp;&helpp;
就這樣,販賣個人信息的人越來越多,“無門檻,專業化”,有人還專門開設了各種“數據挖掘”“信息咨詢”公司,專門從事個人信息倒賣。
最終流向
海量的個人信息最終流向何處?
中介、裝修、保險、教育培訓等行業最多,當然還有我們最憎惡的——詐騙團伙。
泄露的主要因素
一、行業監管不力,部分工作人員謀私利 汽車銷售、房產中介、醫院等行業的從業人員有很多機會接觸到大量的公眾個人信息,雖然行業內部出臺了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保護意見和規定,仍有一部分從業人員法律意識不強、或知法犯法,為了謀取私利而出賣信息。
建議:企業、單位在出臺相關規定的同時,普及部署防泄密系統,加強企業內部的控制管理。
企業防泄密系統有:電腦監控軟件的局域網監控軟件和文件加密軟件等,一方面防止個人信息通過QQ、郵件、U盤拷貝帶走,另一方面可以找出失職的工作人員。
二、缺少強有力的法律保護
1、根據我國的法律,只有非法泄露和販賣信息者,才有判刑入罪之虞;但是對于相關單位疏于管理而導致員工泄露信息的,還沒有相關有效法律制約。
在這個誠信感、責任感普遍缺失的社會,僅靠人們的道德自律是遠遠不夠的。
很多的人即使發現了自己的信息被泄露,也通常無法進行維權,最后放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
2、人們無法確定哪些機構泄露了客戶信息,單位也難以確定是哪個部門的哪個崗位失職。
3、訴訟成本高、程序繁瑣。
建議:盡快完善和改進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訴訟程序,比如對責任人的處罰,以及對受害人的賠償等,讓公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法可依。
三、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
1、很多人潛意識里法律意識、維權意識薄弱。
2、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不強。
建議: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。
Copyright © 2021 深圳市維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